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English
首页
中心概况
概况介绍
组织结构
新闻公告
研究团队
研究生教育
招生信息
夏令营与推免报名
培养与学位
导师介绍
科学研究
技术平台
研究方向
学术报告
研究成果
科研进展
党群园地
招聘信息
职工招聘
博士后招聘
联系我们
首页
中心概况
概况介绍
组织结构
新闻公告
研究团队
研究生教育
招生信息
夏令营与推免报名
培养与学位
导师介绍
科学研究
技术平台
研究方向
学术报告
研究成果
科研进展
党群园地
招聘信息
职工招聘
博士后招聘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
细胞生物学与化学生物学研究组
袁钧瑛课题组主要研究领域为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细胞凋亡是一种由基因程序化调控的细胞自杀机制,是一个基本的生命现象。它在生物发育和机体动态平衡的过程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细胞凋亡与许多疾病,如神经退化、肿瘤、炎症等的发生密切相关。袁钧瑛教授的研究工作为细胞凋亡的研究领域做出过重大贡献
天然产物合成与化学生物学研究组
马大为课题组主要研究具有重要生理活性的复杂天然产物的全合成及结构-活性关系研究;针对特殊靶点如G-蛋白偶连受体,蛋白激酶,蛋白水解酶和细胞凋亡过程的小分子调节剂的发现;有机合成方法学的发展和其在合成生物活性分子中的应用。
跨膜信号转导机理研究组
周界文教授长期从事跨膜受体的信号传导机理和病毒与宿主膜融和机制方面的研究,为揭示这些蛋白在跨膜和近膜区域的盲点开发了一系列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技术,并从中发现了重要的新生物功能与概念。课题组的研究目标是免疫和细胞因子受体在细胞表面的时空组织与其调控下游信号通路的机理。课题组的转化目标包括发现新型免疫治疗调控剂和多特异性药物提送体系。
突触与脑疾病课题组
神经元细胞之间通过突触相互连接并且传递化学和电信号,这个过程被称为突触传导,是神经系统的功能基础。陈椰林研究组使用原代培养的神经元细胞和小鼠模型研究突触的功能、调控机制及其在阿兹海默症(又称老年痴呆症)致病机理中的作用。
细胞膜信号转导研究组
陈忠文课题组围绕细胞膜信号转导的物理化学调控问题展开深入研究。一方面开发新的生物物理技术,包括人工模拟细胞膜技术和活细胞单分子成像等技术;另一方面将这些创新技术应用到细胞膜受体信号转导、免疫与神经细胞间黏附和通讯的分子机制等基础生物学问题研究中,探索细胞中物理与化学因素协同调节细胞功能的原理。
药物化学与化学生物学研究组
本课题组主要致力于神经退行性疾病、肿瘤、炎症和代谢性疾病的小分子药物的设计、合成和开发。重点针对与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难以被传统小分子精准有效抑制的靶蛋白,采用PROTAC和分子胶等靶向蛋白降解技术,开发高效精准靶向其降解的新型小分子药物,并解决PROTAC药物的口服吸收难题、透脑难题及分子胶药物的脱靶问题,以期获得安全有效的临床前候选药物。同时,针对生物合作团队发现的潜在新靶标,开发高质量的小分子调节剂
神经损伤和神经退行性病变研究组
方燕姗课题组主要研究神经损伤和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神经轴突退化变性坏死 (axon degeneration) 课题组运用全新的果蝇神经损伤活体动物模型结合分子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药物化学、高分辨率荧光成像、新一代测序技术、现代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技术研究调控神经轴突退化变性坏死和促进神经再生的分子机制
神经可塑性与神经系统疾病研究组
何凯雯课题组主要以小鼠为模式动物,通过电生理、成像、免疫组化和行为学等方法来研究神经可塑性的细胞分子机理及其调控手段。神经可塑性被广泛认为是神经发育以及学习与记忆储存的大脑基础,并且,它的异常与各种神经系统疾病包括神经退行性病变息息相关。
神经退行性疾病病理学研究组
贺焯皓课题组主要研究包括AD, FTLD,CTE在内的一系列以中枢神经系统中tau蛋白沉积为特征的tau蛋白病的病理发生机理。通过从疾病人脑组织提取或者体外重建病理蛋白作为“种子”,建立新型的疾病细胞、动物模型,并结合神经病理学,神经生物学,结构生物学,多组学等技术,围绕病理发生过程开展系统性的研究,发展针对这类疾病的早期诊断技术。
血管生物学研究组
胡军浩课题组主要研究血管在衰老和疾病过程中的功能改变。将综合应用下一代测序技术,高分辨率显微成像技术,并制备新的动物模型用以研究以下问题: 1. 血管新生过程中,不同血管内皮细胞群体的特性。并筛选新一代特异性的抑制肿瘤血管新生的药物。 2. 神经退行性疾病过程中,血管功能的改变,并探索基于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治疗方法。
药物化学生物学研究组
胡振一药物化学生物学课题组致力于利用化学手段研究和调控生命活动过程。本课题组聚焦于双功能分子(PROTAC,PhosTAC等),以生物功能为目标,以化学合成为手段 (Biology driven, chemistry empowered),调控生命和疾病的发生过程,做生命的工程师。我们的目标是基于双功能分子药物,开发老年痴呆症、癌症等疾病的治疗方法。
基因调控与表观遗传学研究组
李婉津课题组主要研究多种疾病如脊髓侧索硬化症、阿兹海默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及肿瘤耐药过程中炎症反应的表观遗传及基因转录调控机制,联合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等手段对疾病中转录活动中的染色质重塑异常和组蛋白修饰变化进行鉴定和探索。
蛋白质相变与疾病研究组
刘聪课题组主要研究: 1.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如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症, 亨廷顿氏病相关的蛋白质的错误折叠,异常积聚,和淀粉样化的分子机理研究。 2.基于重要生物靶点分子结构的小分子药物先导物的设计,筛选和优化。主要针对老年痴呆症
衰老与退行性疾病研究组
刘南课题组主要研究衰老和与衰老相关的老年病的发生、发展具有极强的内在关联性。为了揭示潜在的内源机制,我们建立了果蝇衰老模型,并首次发现了具有高度序列保守性的单一微小RNA,miR-34,在成体脑组织中的重要功能。利用果蝇RNAi筛选平台和新一代测序技术,我们发现了介导微小RNA加工通路的新基因
生物节律研究组
马定邦课题组开发和应用多种高通量单细胞组学研究技术,例如单细胞RNA sequencing等,结合生物信息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以及动物行为学,在单细胞和神经环路水平深入研究生物节律的分子调控机制以及生物节律与衰老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系。
全系统成像与神经疾病机制研究组
潘晨琛课题组长期从事组织透明成像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综合运用多种先进的离体和在体研究技术研究神经生物学与癌症生物学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全身组织透明成像技术的升级与优化;(2)神经退行性疾病引起全身病变的系统性研究;(3)神经系统与全身范围癌转移相互作用的全系统研究。
药物化学生物学研究组
谭立课题组以潜在靶标蛋白结构及功能为导向,研发新颖、高特异性、高活性的小分子调节剂;以所研发出的新型调节剂作为信号通路探针,进一步研究其靶标蛋白在癌症、炎症或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病理功能,及作为治疗靶点的潜力;优化先导化合物,研发临床治疗的候选药物。
干细胞和神经系统疾病研究组
王文元课题组的研究目标为利用核移植/诱导性干细胞, 小鼠模型和Crispr/Cas9基因编辑等技术进行疾病机理和治疗方面的研究和开发。目前实验室具体的研究方向为: 1: 利用来自于患者的诱导性多能干细胞/胚胎干细胞(iPSCs/ESC), 核移植和细胞定向分化等技术,结合小鼠疾病模型研究神经系统疾病的分子细胞机理并寻找可行的治疗靶标。 2: 遗传性疾病的个体化干细胞/基因治疗的研究和探索;结合基因编辑和干细胞技术发展基于干细胞的药物
药物设计合成化学研究组
王召印课题组主要研究许多疾病还没有得到有效的的治疗,特别是癌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依然是尚未攻克的难题,我们的药物化学将针对这些领域中已知的或新靶向寻找更为有效或全新的有效的治疗药物。目前我们的在研癌症靶向有ALK,cMet, BTK,HDAC6的抑制剂,同时也将探索新的抗体-小分子偶联抗癌药物合成化学。在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新药研
机体胁迫与衰老课题组
韦海课题组主要以模式生物线虫为研究对象,旨在揭示半胱天冬酶CED-3 /caspase在一系列非凋亡生理过程中的新机制和新功能。实验室聚焦线虫的神经发育,胁迫应激与代谢调控,首次揭示了半胱天冬酶在消除慢性泛胁迫威胁,抵抗 UV 辐射损伤和促进神经母细胞极性细胞分裂等非凋亡生理过程中的调控机制。目前实验室主要研究领域为机体代谢紊乱,UV胁迫等与衰老之间的作用机制问题。
炎症生物学研究组
许代超课题组主要研究促炎性细胞死亡以及炎症的调控机制,及其在衰老和多种重大人类疾病中的作用,包括阿尔兹海默症,炎症性疾病(如炎症性肝病,炎症性肠病)等。研究方向涉及新型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免疫代谢、细胞稳态(细胞自噬)、蛋白质液液相分离等内容。
结构神经生物学研究组
于杰课题组的研究方向是利用冷冻电镜三维重构技术(Cryo-EM)解析介导神经信号传导的膜蛋白复合物的结构,并结合电生理学,荧光显微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研究手段对神经系统内转运钙离子的膜蛋白调控钙离子稳态的机制进行深入的研究,探索其感应神经信号并从关闭状态到开放状态的整个门控机制。同时通过对特异性药物分子结合位点的研究,阐明其发挥功能的分子机制和作用原理,从而为研发治疗神经系统性疾病提供新的药物靶点和途径
神经细胞学研究组
邹呈雨课题组主要探索不同类型的中枢神经系统细胞和外周免疫细胞如何影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程发展。课题组利用流式细胞技术、单细胞测序技术以及分子生物学、蛋白质组学等多种方法,着重在单细胞水平,研究促进或保护相关疾病病理发展过程的细胞和分子作用机制。并利用原创发现的生物学问题,设计相应的基因或药物调控手段,寻求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方法。
衰老生物学课题组
张汉林课题组长期关注衰老相关的分子与细胞学机制。生物衰老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也是科学界最重要而复杂的问题之一。课题组以“细胞稳态调控的分子机制“为核心研究方向,综合利用线虫、组织培养、小鼠等多种生物模型,从现象到机制、从分子到整体对衰老相关科学问题进行系统性探索。
质谱与蛋白质组研究组
张耀阳课题组主要利用生物质谱技术来研究蛋白质在生物体系中的多种特性。其研究方向主要包括: 1.质谱蛋白质组学新技术和新方法的研究 2.神经退行性疾病和衰老过程的相关蛋白质组学研究 3.质谱蛋白质组学技术在生物学问题中的广泛应用
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研究组
张一小课题组主要利用冷冻电镜技术、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神经生物学等手段研究重要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细胞对机械力信号感知机制研究;(2)与神经退行疾病相关的生物大分子复合物结构与功能研究;(3)蛋白质-核酸复合物结构与功能研究。
蛋白质稳态与疾病研究组
张在荣课题组主要研究蛋白质稳态和质量控制,以及它们在相关疾病的发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和机理。课题组运用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蛋白质组学、分子遗传学、以及新一代测序技术等实验手段,研究: 1、错误折叠的蛋白质在细胞内降解和沉积的信号通路和途径;2、在生理、病理等条件下对蛋白质质量控制系统起调控作用的新型分子;3、内质网应激响应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和机制。这些研究能为治疗神经推行性等疾病提供预防和干预
生物电路与动态过程研究组
周振课题组长期研究方向包括:(1)利用交叉学科(生物学、数学和工程学)探究细胞网络在衰老过程中的底层运行逻辑;(2)基于细胞网络的设计原则和计算机模拟仿真,改造和合成细胞通路,实现可编程的细胞动态过程,并将此技术应用到疾病治疗、抗衰老和生物技术等诸多领域。
质谱与代谢组学研究组
朱正江课题组主要发展基于质谱技术的代谢组学新方法,并将代谢组学技术应用于研究与健康、疾病相关的生命医学问题。具体方向为(1)发展新型质谱方法结合生物信息学实现高通量、全定量代谢组学技术;(2)代谢组学生物信息学平台及代谢物数据库建设;(3)运用代谢组学技术研究衰老及神经退行性疾病
TOP